珠海市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科学业评价思想品德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严格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生达到所规定的思想品德学科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的结果是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科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命题指导思想
(一)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应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强调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尤其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要坚持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维目标的要求。
(二)初中思想品德学业考试,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考查的内容注重学生终生发展所需的必备知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尤其是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思想品德学业考试,注重考查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强化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正确引导,有利于深化我市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健全人格品质的形成。考查内容应具有科学性、思想性、人文性,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四)确保试题的效度、信度,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杜绝有科学性错误的试题。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和评分要求,以保证评卷工作准确、公正、合理地进行。
三、考试依据
2012年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严格遵循教育部2003年5月印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2年12月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要求,以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行《思想品德》(7-9年级)教材为依据,组织命题。
四、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组织
我市委托广东省考试中心统一命题,考试时间与广东省考试中心2012年中考时间同步进行,由我市教育局统一组织考试与评卷。
(二)考试方式
采用闭卷、书面笔答考试方式。思想品德和历史合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思想品德部分约占60%。
(三)内容结构
成长中的我 约占10%
我与他人的关系 约占15%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约占29%
时事政治(含珠海重大时事政治) 约占6%
(四)题型结构
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共两种题型,各题型的小题数、分值见下表。
题型 |
题数 |
分值 |
备注 |
单项选择题 |
40 |
40 |
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1分。 |
多项选择题 |
10 |
20 |
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 |
小计 |
50 |
60 |
|
五、考试内容与要求
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标准和当年的时事政策为考查范围,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成长中的我
1.理解情绪的多样性,掌握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的方法。
2.知道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懂得磨砺意志的方法与途径,形成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态度。
3.了解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可贵,能够珍爱自己的生命。
4.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懂得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创造生命的价值。
5.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6.知道对待生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7.知道责任感的涵义,懂得人在少年阶段的基本责任。
8.知道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
9.知道社会的复杂性,能够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的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10.知道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需要特殊保护。
11.掌握未成年人保护法分别规定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具体内容。
12.理解犯罪是违法的一种,即违反刑法的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掌握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13.懂得哪些行为属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知道这些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14.懂得自觉抵制诱惑是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主观条件,要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15.掌握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特别是要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16.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
第二部分 我与他人的关系
17.了解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18.了解恰当与异性交往的方式。
19. 懂得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地方法,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20.理解竞争与合作及二者关系,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
21.理解自己生命来自父母,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
22.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23.懂得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4.理解人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
25.理解人们之间需要理解和宽容。
26.懂得平等交流,相互包容、相互尊重。
27.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8.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懂得运用法律维护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9.知道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30.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自觉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31.知道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32.知道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懂得自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33.知道个人隐私权的涵义。
34.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自觉尊重个人隐私权。
35.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36.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37.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8.掌握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与方法。
第三部分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39.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40.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
41.理解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懂得以扬弃的态度看待民族文化。
42.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43.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44.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45.掌握在不同的责任之间进行选择的途径和方法。
46.知道责任的不同来源,增强责任意识。
47.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48.知道依法治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49.掌握在现实生活中依法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50.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其指导思想。
51.理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的实质和改革的目标。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52.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53.知道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
54.理解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55.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56.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57.学会合理消费。
58.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59.理解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
60.理解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懂得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重要性。
61.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知道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
62.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63.了解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理解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守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64.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
65.了解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先进文化的含义及其指导思想。
66.理解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规定性。
67.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要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大胆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特别是发达国家中那些为现代社会所需要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
68.了解世界格局中的中国,知道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树立开放、平等的国际意识,维护世界和平。
69.理解实现理想要靠艰苦奋斗。
第四部分 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含珠海重大时事政治)